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安登利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電話: + 86 - 755 - 8259 8974
傳真: + 86 - 755 - 8524 0865
電子郵件: wade@endela.cn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松崗樓崗藍天科技園A5座
如何解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供需矛盾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6-17 17:15
- 訪問量:
如何解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供需矛盾
“人才是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第一要素。高質量的產業發展必須與高素質的人才相匹配。”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的首屆工業人才創新發展論壇暨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預測系列報告中,公共管理學院和國務院人力資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偉特別強調了人才在工業和信息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的支持。只有人才強,制造業才能強,信息產業才能蓬勃發展。工業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悄然開啟。我國如何解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供需問題?
市場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
現階段,數字經濟日新月異,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 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制造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影響深遠的新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緊迫性。
人才是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和第一動力。國內產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領軍人才?工信部黨委書記、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李學林在會上指出,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產業對跨專業、跨學科、和跨行業人才,重點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科技技術人才。
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正在向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共享化方向發展。李學林表示,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只有研發人才分布在系統設計/集成、環境感知、決策控制、網絡通信、大數據、云平臺、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地圖定位、標準和規定。該技術領域急需熟悉計算機、電子信息、車輛工程、自動化、機械等各種技術的相關人才。
在制造業方面,當前,我國傳統制造業正在加快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開始深度融合。李學林表示,智能制造行業人才的專業知識涵蓋機械工程、制造技術、軟件、計算機等多個專業方向,還涉及十多個技術領域??梢?,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國內產業要取得進一步發展,擁有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尤為關鍵。
在高新技術領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應用場景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我國必然需要更多的高新技術領域領軍人才來推動產業發展。李學林指出,目前,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增長率已達到30%以上。產業規模增速加快,產業整合帶動效應明顯。以工業互聯網領域為例。 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總產值約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47.9%,其中核心產業產值6520億元,融合經濟影響將達到2.49萬億元。 .在區塊鏈領域,截至2020年12月,我國擁有近1005家區塊鏈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之一,相關行業人才需求不斷增長。
人才供給問題亟待解決
當前,工業和信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發展到高度關注的階段。業內專家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供給不足是我國相關產業發展亟待突破的首要問題。
在關鍵軟件字段中,“找不到” “不能招募”和“不能保留”是人才需求面臨的最大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技術與軟件產業研究所軟件研究室主任蒲松濤在會上表示,由于需求側對人才的高需求,“沒有人才可以發現”。他說,很多軟硬件企業不僅需要懂編程技能的人才,更需要行業知識。招聘渠道單一導致“招不到人才”;需求側行業薪酬競爭力不足導致“留不住人才”。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復合型人才缺乏和畢業人才缺乏實踐能力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趙連芳在本次會議上指出,智能網聯汽車企業提供的部分崗位屬于復合崗位,需要相關人才掌握多種知識和技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車工程學科在我國還沒有設置為交叉學科,因此相關人才掌握的知識不具有復合特征,導致部分崗位復合型人才短缺。此外,部分畢業人才還存在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研發相關崗位的適應時間長達一年,導致人才供給與行業需求出現偏差。
對于工業互聯網領域,市場需求大,從業人員少,造成人才供需明顯不平衡。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沉斌表示,2020年工業互聯網新增就業255萬人,但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畢業生僅65.5萬人,還有就業市場的供求失衡。加劇這一現象的是,目前只有約60%的畢業生進入信息通信和制造行業,遠遠不能滿足工業互聯網行業的需求。在沈斌看來,相關人才招聘難,可能與部分企業對工業互聯網人才定義不明確有關,且工業互聯網企業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
人才供給速度跟不上行業發展步伐是人工智能領域面臨的一大挑戰。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發展處副處長程宇表示,高校人才培養周期一般在3-4年之間,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速度很快,所以目前的人才供給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速度。
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人才供給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聯合,協同應對。正如蒲松濤所說,要大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和跨行業合作。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校企協同研究,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頂層設計的完善對信息產業各個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從工業互聯網領域出發,沉斌向相關部門提出了相關建議。她表示,應該出臺工業互聯網領域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例如,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批準設立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和學科。此外,還需要加強p職業定位,開展工業互聯網交叉學科的培養與建設。
由于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極其旺盛,趙連芳還提出將車輛工程專業設置為交叉學科,課程改革復合型。此外,鑒于相關人才工程實踐能力不足,大學知識迭代緩慢,她認為政府應采取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增加企業參與更新修訂的積極性。教科書,與高校聯合建立培訓中心。
人工智能領域也需要相關政策支持。在程宇看來,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鼓勵學科交叉建設是當前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從企業角度看,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行業需要加強對行業和企業的培訓供給。趙連芳指出,目前,大量企業正在通過培訓補充人才供給。對于企業來說,單純依靠自身解決培訓內容多、分散的整體效率不高,企業也缺乏相關的資源平臺?;诖?,趙連芳認為,行業應該引入全方位的培訓,結合崗位緊缺的情況,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
針對人工智能崗位緊缺的問題,程宇建議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針對性強、解決問題的培訓課程。同時,還可以通過提升員工在職技能、加快培訓基地建設等措施,大力發展職業培訓教育。
從大學的角度看,企業和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大學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為解決人才供給與企業、產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高校應打造適合產業發展的教學模式和師資隊伍。趙連芳認為,高校要進一步突破人才與企業流動的壁壘,吸引企業人才任教。還要進一步推進“雙師制”。創新各種有利于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就業、短期任用、教學的機制。
如何解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供需矛盾
三大運營商2020年年報出爐,未來5G建設投資將持續增加
白皮書指出區塊鏈將成為隱私計算產品不可或缺的選擇
友情鏈接: 工業穩壓器 交流穩壓器 感應穩壓器